“Art ” Philosophy Class
課程內容
想像力-夢-愉悅-幻覺-精神病-開悟-崇高-康斯坦汀-席勒-康德-判斷力批判-上帝-宗教和諧-距離-張大千-移情-模仿-象徵-表演-拉斯馮提爾-行為美學-瘋狂與創作-醜-藝術終結-死亡美學-美的濫用-隱喻-突現美學-虛構與真實-畢卡索-徐悲鴻-張國榮-齊白石-影視美學-拯救與逍遙-藝術的終結-哲學的死亡-藝術的終結-自殺美學-化妝-網絡美學-藝術形上學-宗教美學-虛構與真實-pollock。
課程介紹:
總結文明的進程,一個好的人類精神進化史,即是一個從感性朝向理性方向過渡的序列--這是我們當今的理性主義社會最主流的認知。它既是我們當代的教育、政治、價值系統的核心假設,也是我們社會運作的終極理據。
從家庭、學校再到國家,都可以被解讀為人類透過各種方式來「馴化感覺」的社會工程。從小學到大學對學生髮型、服裝、娛樂的操控,再到國家對人民集會的慾望的鎮壓,都是由上而下地管理著人民喜怒哀樂的感受。這種思維隱藏了一股對科技、數學計算和歷史理性之崇拜。在它背後,判定了「感覺」只是從屬於理性的存在,都是世界朝向理性更高階進化這個大計畫裡頭一個終需被取消的小環節。可是,後現代卻是一個百分百感覺的時代。
為甚麼政治人物會花上千萬元來聘請公關包裝?為甚麼按like、facebook、instagram、自拍、sharing?原來,這些後現代文化現象揭示了舊有的社會、政治、文化價值所面臨的一個美學典範的轉折--「感覺」的世紀,也衍生出了美學的世紀。
本課程將以不同的角度與層次來探討這些問題。
Lecturer
卡夕
80後,台灣中興大學中文系學士,台灣中央大學哲學碩士。
Date
02 September 2015
Time
8.00pm-10:00pm
Venue
Lostgens’ Contemporary Art Space